剑指外国建筑师的“垄断”

打印

日期:2014-05-19 07:56

来源:中华建筑报

        中国当代建筑,在中国传统、西方现代主义、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相互纠缠、角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现代建筑语言一度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外国建筑师也在中国进行着最为疯狂的建筑试验。
 

  当然,对此中国建筑师并非无动于衷。马岩松、吴晨正以行动不断挑战外国建筑师“垄断”城市地标的话语权。他们设计的中央公园广场、“中国尊”等项目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地标形象。而来自网上的民意表达中,“中国尊”和中央公园广场也更受欢迎。这或许可以被解读成我们对中国当代建筑美好未来的期许,其更多指向的是,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有着平等、交融式的合作,而不应该是由我们提供试验的平台,来供外国建筑师进行试验创作。
 

  外国建筑师的主导引发讨论
 

  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奥运会的举办,北京建筑也经历着“大跃进”式的变化。而且,我们对外国建筑师新奇、怪异的想法持拥抱态度。2002年7月,央视新址建筑设计方案尘埃落定,由雷姆·库哈斯率领的荷兰大都会(OMA)建筑事务所竞得。2003年,由雅克·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的“鸟巢”最终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主体育场——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最终实施方案。一时间,外国建筑师设计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纷纷耸立,重塑了这个城市的地标新形象。当然,这些新城地标也可以说是政治地标。
 

  对公众来说,这些外国建筑师的公共地标建筑因其夸张怪异的造型,而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城市的想象。由此在让众人目瞪口呆的同时,也遭到了来自民间的调侃。
 

  当然,在这些外国建筑师堂而皇之进入中国以来,也有来自中国建筑界的反对之声。“中国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一时引发了建筑界和文化界的大讨论。众多的反对声均从这些外国建筑师的设计不合理,破坏城市肌理等方面予以批判。
 

  当然这一大讨论并不能改变现状。中国依然对外国建筑师青睐有加,众多的地标建筑项目依然视外国建筑师为首选且是唯一选择。对此,建筑评论家、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评委会主席王明贤表示,外国建筑设计师进驻中国必然有原因,他们都是国际顶尖的建筑设计团队,同时在国际舞台上都有很成熟的作品,中国政府或者开发商,就是看中了他们的设计。
 

  进驻中国的外国建筑设计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商业性事务所,他们技术已经很成熟,大多做过一些很知名的项目。另一种就是学术研究性事务所,有一些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他们都更注重研究建筑文化。“我个人比较期望有研究背景的建筑师进驻中国市场。但是同时我遗憾地感到,有一些外国建筑设计师的水准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他们的才华都在西方当代建筑的平台上展示,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土地了解得还不够,所以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很像天外来物,与中国的关系不够密切。他们的建筑理念并没有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结合。”王明贤说。
 

  挑战外国建筑师的话语权
 

  当然,在中国当代建筑发展20余年来也不乏当代建筑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思考和实践。他们更多的是来自中国本土的建筑师群体。
 

  类似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董豫赣等当年的青年建筑师便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另一张面孔,它们往往被称为中国的实验建筑。只是在王明贤看来,“总的来说,中国当代建筑师的水平还不够。”
 

  不过近十年来,中国一些青年建筑师做的作品却带来了希望,“像王澍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像马岩松的中央公园广场,既对西方建筑有很深的理解,也有对中国建筑文化自己的诠释,”这些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既代表了中国建筑界的希望,另一方面他们对世界建筑界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事实上,早在马岩松中标中央公园广场之前,2006年马岩松等创立的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梦露大厦”便是以中国为基地的建筑师第一次在公开的国际竞赛中赢得设计权,当时他的设计便以新锐、先锋著称。而近两年,他的设计也纷纷被中国的地标项目所选中,中央公园广场便是一例。当然,马岩松绝不是个案。2010年,青年建筑师吴晨设计的“中国尊”,在CBD(中央商务区)中心北京未来最高楼设计招标中胜出。
 

  马岩松、吴晨……这些中国建筑师向外界传达出的信号是,他们以自我的行动不断挑战外国建筑师“垄断”城市地标的话语权。有趣的是,这些中国年轻建筑师的设计更是被冠以“未来派”的头衔。尽管“未来派”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中国建筑界的一致认同,但或许其间也蕴含了大家对中国建筑师能否真正崛起,为中国建筑界也为世界建筑界做出贡献的期许。
 

  “未来派”能否终结外国建筑师试验场的现状?
 

  那么,究竟中国建筑“未来派”能否终结外国建筑师试验场的现状?近期,一场来自网民的民意表达将这样的争论推向高潮。据了解,在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选中引入了网民投票环节。众多网民将票投给了“中国尊”和中央公园广场这两个项目,它们目前分列榜单冠亚军,而去年获得过全球最佳高层建筑奖的央视新址大楼则排名靠后。
 

  不过这种来自网络投票呈现出的外国建筑师试验场被“未来派”终结的结果仅仅只是民意表达的一种。建筑界、文化界均对此持谨慎态度。
 

  王明贤便称自己与网友的观点不一样,“但是我尊重网友的选择。另外,我认为网友还是有水平的,因为他们不仅看到现在建成的‘鸟巢’、央视新址等,也看到了中国建筑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未来。”
 

  对此,艺术家赵半狄则持中立态度,“如果说当今的中国是外国建筑师愿意施展身手的试验场,我觉得那就让大家尽情施展和竞争吧。”在这个舞台上的中国建筑师,“他们要用自己的方式争夺话语权。虽然很难,不是也有人争夺到了,马岩松、王澍,我祝福他们。”
 

  当然,所谓的终结绝非指外国建筑师项目将在中国被彻底排斥,其更多指向的是,中国建筑师与外国建筑师有着平等、交融式的合作。
 

  建筑师吴晨认为,我们希望世界是多极的世界。但从不认为,某一代人的崛起必然取代另一代人或中国建筑师应该取代国外建筑师,这个世界应该是多元化的,能够和谐共生的。无论建筑用何种思想、何种流派、何种背景、何种技术的方式去表述,只要能对社会发展进步有贡献,就都有它存在的必然价值。实际上,我们与外国建筑师应该更好地合作,这种合作应该是平等、交融式的合作。
 

Copyright © 2002-2020 www.jljyd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